一、工作原理
注塑機的工作原理是將塑料顆粒加熱熔化后,通過螺桿的旋轉和推進,將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型腔中,經過冷卻固化后,得到所需形狀的塑料制品。具體過程如下:
塑料顆粒的輸送和加熱:
塑料顆粒通過料斗進入注塑機的料筒中。料筒外部通常裝有加熱裝置,如電阻加熱器或電磁加熱器,將料筒內的塑料顆粒加熱至熔融狀態(tài)。
螺桿在料筒內旋轉,將塑料顆粒向前推進,并與料筒內壁和螺桿之間的摩擦產生熱量,進一步提高塑料的溫度,使其完全熔化。
注塑過程:
當塑料完全熔化后,螺桿在液壓系統(tǒng)或電動系統(tǒng)的驅動下,向前推進,將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型腔中。注塑壓力通常由液壓系統(tǒng)提供,可以根據不同的塑料制品和模具要求進行調整。
注塑速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參數,它決定了塑料注入模具型腔的速度。較快的注塑速度可以減少塑料的冷卻時間,提高生產效率,但也可能導致塑料制品出現缺陷,如氣泡、流痕等。因此,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注塑速度。
冷卻和固化:
塑料注入模具型腔后,需要進行冷卻和固化,使其形成所需的形狀。模具通常裝有冷卻系統(tǒng),如冷卻水通道或冷卻風扇,通過循環(huán)冷卻介質或空氣對流,將模具內的塑料迅速冷卻至固態(tài)。
冷卻時間的長短取決于塑料制品的厚度、形狀和材料等因素。一般來說,較厚的塑料制品需要較長的冷卻時間,以確保其內部完全固化。
開模和取出制品:
當塑料制品冷卻固化后,模具打開,取出成型的塑料制品。開模方式可以是液壓驅動或機械驅動,根據模具的結構和塑料制品的要求進行選擇。
取出塑料制品后,模具可以進行清理和維護,準備下一次注塑循環(huán)。
二、主要組成部分
注射系統(tǒng):
注射系統(tǒng)是注塑機的核心部分,主要由料筒、螺桿、噴嘴、加熱裝置和驅動裝置等組成。它的作用是將塑料顆粒加熱熔化,并將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型腔中。
料筒是一個圓柱形的容器,用于容納塑料顆粒和熔融的塑料。料筒外部裝有加熱裝置,將料筒內的塑料加熱至熔融狀態(tài)。螺桿在料筒內旋轉,將塑料顆粒向前推進,并與料筒內壁和螺桿之間的摩擦產生熱量,進一步提高塑料的溫度。噴嘴是連接料筒和模具的通道,將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型腔中。
合模系統(tǒng):
合模系統(tǒng)主要由模板、拉桿、合模機構和驅動裝置等組成。它的作用是固定模具,并提供足夠的合模力,確保模具在注塑過程中不會打開。
模板是安裝模具的平臺,通常有固定模板和移動模板之分。拉桿連接固定模板和移動模板,保證模板的平行度和穩(wěn)定性。合模機構可以是液壓驅動或機械驅動,通過施加合模力,將模具緊緊閉合。驅動裝置提供合模所需的動力,可以是液壓泵或電動機。